1、項目概述
本次設計規劃范圍33.18平方公里,設計范圍包括三衢湖旅游度假區22.94 Km2,夢之島1.18Km2 東部丘陵地帶6.96Km2 。東臨48省道,南臨常山港,遠期常山港航線的建成預示交通方式多元化的可能。北部聯動三衢石林統籌錯位補充,西部依托主城區,與新城交融互為依靠統籌快慢。
常山縣位于四省邊際,區域旅游必經之地,是首個國家休閑旅游廊道的交叉點,享受雙重發展優勢。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將山水林田有機融合,保護鄉土文化,挖掘傳統民俗生活方式,構建:
城鄉共融的慢城:與城市零距離
多方共贏的慢城:富民強縣興商
錯位共享的慢城:山水城田園村
區域共享的慢城:游名山慢常山
2、目標與挑戰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 推行“新上山下鄉運動”熱潮,發展第二居所模式,吸引城市民間投資為慢城注入新活力,依托三片五區,一帶一路的發展模式,將常山國際慢城打造成為常山縣的后花園,區域范圍內市民的郊野休閑地,市域及省域范圍內的國際休閑慢城旅游度假勝地,國際生活新方式發起地。營造上下千年,望山得水營林造田,重塑常山桃源一夢,四省通衢,乘高鐵駕私車而來,獨享慢城悠然生活的美好愿景。
3、設計策略
(1)慢休閑
構建策劃七大產品體系十六項休閑產品,滿足多樣化人群的休閑需求,結合場地特征,產業結構分布,形成三片五區功能布局?!叭庇杀敝聊戏謩e為三衢湖片區(杭金衢高速以北至松香門),麥塢片區(杭金衢高速以南48省道以北),富足山片區(48省道以南文教路以北);“五區”由北至南分別是三衢湖度假區,田園風光帶,麥烏養生度假區,慢城小鎮,富足山綠核區,渣瀨灣濕地休閑區。
引入十大招商引資項目,完善慢城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三衢湖片區主打環湖休閑農業體驗,引入養老養生公寓,配套野奢民宿,結合現代農業開發生態農業景觀園,生態農業餐廳,做足胡柚文章引入胡柚莊園;麥塢養片區,結合地形優勢及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豐富“居常山”體驗打造山居、田居、水居不同居住體驗模式;富足山片區依托新城發,以服務新城為主,打造創意產業體育產業孵化器,結合農田,鄉村資源引入花海景觀,創意民宿。
迎合自駕旅游大趨勢,全景區旅游新概念打造常山最美風景道,串聯自然,人文景觀及重點開發項目,與虹橋溪高品質農田帶形成具有常山特色的“一帶一路發展格局”。
(2)慢生態
水——對現狀水系進行梳理,保留關鍵徑流疏通雨洪廊道,維護場地雨洪安全,識別雨洪關鍵區位分別在渣瀨灣濕地度假島(原夢之島),麥塢頤養山莊,北部生態農業園(原礦坑公園),新增建設用地關鍵區域等處結合景觀新增水域面積19公頃,實現滯蓄截留,轉化景觀用水。
山——結合低丘緩坡項目,將裸漏山地,荒廢臺田進行復綠或轉化為開發建設用地,優化可視范圍內山體景觀完整性,將已破損山體直接轉化建設用地減少對場地內其他區域山體二次破壞。根據低丘緩坡已批項目分布,已批用地面積824畝,其中本次規劃將282畝用地轉換為建設用地,447畝林地復綠,72畝結合旱改水政策轉換為水田。
林——改變場地以馬尾松常綠樹為主林相單一問題,豐富色葉樹種,強化分區特征。慢城范圍內可視域范圍內,關鍵觀景區域沿公益林林緣,補植色葉樹豐富吉祥變化,實現四季有景。通過沿骨架干路兩測分區塊散植不同類型樹種,強化分區變化,實現一區一景。其中杭金衢高速以北風景道兩側補植櫻花,打造三衢湖環湖櫻花大道,杭金衢高速以南,48省道以北風景道倆測補植秋色葉樹種如楓香,烏桕,無患子。48省道以南風景道兩側以色葉樹配合野花組合模式為主,打造富足山綠核百花谷景觀。
田——豐富農業生產多維度發展,實現農業休閑化,發揮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休閑娛樂功能,景觀觀賞功能,將場地內農田,根據自身特點結合三衢湖土地整治資源分布情況轉化為生產型農田,觀賞型花田,生態服務型水田
(3)慢交通
合理規劃7個形象出入口,北部三衢湖片區分別位于松香門村,常新線獅子口村,苦師線永豐軸承廠,中部位于九景衢鐵路車站,南部位于“綠核”公安局處,污水處理廠處,渣瀨灣村處
構建三級交通網絡,完善現狀交通體系。根據不同出行方式需求,設置貫穿場地南北風景道,北起松香門,南至富足山全長28公里寬5-7米,依托場地自然資源形成北部環獅子口環線11.7公里,南部環富足山環線5.31公里及環渣瀨灣花谷環線4.6公里,形成環環相扣的交通網絡。沿途設置停留驛站15處,可停車觀景,休閑小憩;以風景道為骨架設置連續獨立的自行車網絡,全長46公里,路寬3-4米,背山臨田面水,景致各異,串聯各個村莊及重點觀景區域。沿途設置自行車專用休息點14處(不包含機(4)慢生活
保留當地手工藝,生活習俗,并結合村莊加以發掘展示個村落特色以錯位差異發展為原則,根據村莊自身條件地理區位的不同,打造四類功能村莊,(1)創意服務型村莊(渣瀨灣村,獅子口村)以創客民宿,手工工匠工藝制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等功能為主,(2)田園休閑型村莊(占家山村,孔家弄村,姜家堡村)以精品稻田居住體驗,農事體驗教育功能為主,(3)精品度假型村落(麥塢村,客弄村,達屋村)靜怡修養高品質山水居舍體驗,(4)原生態體驗村落(外港村,獅東村)以農產品銷售展示,農家樂餐飲美食為主。
對渣瀨灣村,麥塢村,孔家弄村,外港村,師東村,姜家堡村環境提升改造并新增建設用地以滿足旅游配套服務的需求;獅子口村,占家山村打造特色民俗占用部分宅基地需局部外遷;客弄村,達屋村在其村行政邊界內原村址不進行干預,另址新建招商引資項目完善慢城配套服務設施。其余村落作為原生態村落保持原貌不進行干預保證慢城范圍內鄉村生活原真性。
打造三個特色村落——對鄉村資源,交通區位,風景資源,村莊集聚程度等因素進行評價。重點打造渣瀨灣,獅子口,占家山村為特色村落作為美麗鄉村建設樣板。通過對建筑材質色彩分析,統一建筑色彩凸顯常山特色,梳理村莊開放空間,增加游客及村民活動場地,加強原住民與未來“新村民”的交流與聯系,引入配套商業,依托慢城旅游積極推動開展“創客”模式。將村落單一的“生產+生活”模式轉化為“生產+生活+服務+互聯網的多元模式”
(5)投資策略
近期發展景觀改造及鄉村改造項目,低頭入優化生態環境,培育市場,投資小見效快。如渣瀨灣花谷,山體復綠,林相改造等景觀提升,風景道,自行車道,鄉村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
遠期以高投入、招商引資項目為主,包括休閑、度假、旅游開發項目,吸引高端休閑度假人群,逐漸實現從旅游向居住的轉型。
慢城范圍內以點式用地布局形式為主,分散布置見縫插針集約用地為原則,新增建設用地面積126公頃(不包含站前小鎮和夢之島部分建設用地)北部三衢湖片區新增70公頃,麥塢片區新增38.5公頃,富足山片區17.5公頃
4、結論
利用慢城建設契機,提升當地村民生活品質,助推產業轉型,形成一產+三產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方式,更加注重傳統文化保留,歷史建筑保護,人文氣息濃厚,自然景觀遍布,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休閑慢城。